金 正 日
革命电影创作,要真实地描写生活
1968年11月1日同电影艺术部门干部的谈话
今天,伟大的
受到伟大的
你们永远要把减轻伟大的
文学艺术是通过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真实地描写生活,是出于文学艺术的这种本性的根本要求。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基本描写对象,是形象的基础。文学艺术作品只有真实地描写生活,才能再现活生生的人。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决定于如何真实地描写生活。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能够扣人心弦,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真实地描写了生活。
电影艺术工作者要在革命电影创作中为真实地描写生活作出认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取得丰硕的思想、艺术成果。
为了在革命电影中真实地描写生活,就要像实际一样丰富多彩而具体生动地描写体现着社会本质的典型生活。
在文学艺术中真实地描写生活的问题,决不是不管什么生活只要从外表上描写得相似就能解决的。要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现实主义地真实地描写生活,就要从复杂的现实中选出本质的、典型的生活事实来,丰富地生动地加以描写。
在伟大领袖
要在革命电影中真实地描写生活,就要从革命者的斗争中寻找生活,并把它有深度地加以描写。斗争中必有生活,生活中必有斗争。抗日游击队员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实现祖国的光复、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进行了长期的史无前例的艰苦斗争,但他们有着充满革命的浪漫情调和美好情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要描写抗日游击队员的斗争面貌就只描写战斗和行军,是不能真实地描写生活,不能塑造革命者的生动形象的。
革命电影只有从各个侧面多样化地描写革命者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文娱生活,才能真实地描写生活,才能表现主人公政治性和人情味相结合的生动面貌。故事片《游击队五兄弟》第一、二集所以能够塑造出抗日游击队员的真实而生动的形象,令人深受感动,也是因为把主人公的生活和斗争密切地结合起来,丰富而又有深度地描写的缘故。
在革命电影中,真实地描写生活的问题,是同真实地描写人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在文艺作品中,人占着形象的中心地位。在文艺创作中真实地描写生活,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人。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人的性格,是使文艺作品具有蓬勃生气的关键。
在革命电影中,要真实地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就要有深度地描写革命意识产生并增强的过程、革命的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在电影中真实地描写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是很重要的。人物的性格有各种特点,但其核心是思想。支配人的一切行动的是思想意识,人的品格和价值也是由思想意识决定的。对人物的性格发展具有最本质的意义的,是思想意识的变化发展。因此,在电影中真实地刻画成长为革命者的主人公的典型性格方面,有深度地描写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的过程、革命的世界观形成过程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我们的电影艺术工作者摄制的革命传统题材的影片,没能有深度地描写主人公的革命世界观形成过程,所以,缺乏形象的真实性,不能令人深受感动。
你们要遵循伟大的
要在革命影片中真实地描写主人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就要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按照生活和性格的逻辑,具体地描写革命意识萌芽、扎根、提高的过程。
人的思想意识是通过他们遇到多样社会现象,体验复杂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形成并发展的。人的革命意识还按他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周围影响、生活体验、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不同,经过各不相同的过程形成并巩固。因此,按照生活和性格的逻辑细腻而具体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真实地描写他们的革命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保证。
电影艺术工作者要想在电影创作中有真实感地描写生活,真实地描写成长为革命者的主人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就要用伟大的
电影艺术工作者要想现实主义地有深度地把生活典型化,真实地描写工人、农民等普通人在生活和斗争中成长为革命者的过程,就要扎实地研究现实、体验生活。这也是重要的。
认真地研究和体验现实生活,这是使电影艺术工作者在电影中能够真实地描写人和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了解现实生活,就不能塑造真实的形象。
电影艺术工作者没有亲身参加过抗日革命斗争,所以,要摄制革命传统题材的影片,就要深入地研究资料,最好还要多跟抗日革命老战士谈谈。这样,就能得到很好的材料。电影艺术工作者虽然没有参加过革命斗争,但如果深入地研究有关抗日革命斗争的资料,有深度地进行创造性思索和探求,就能成功地摄制出真实而有深度地反映了抗日游击队员的英勇斗争、豪迈生活和美好而高尚的思想精神世界的革命影片。
我期望,你们摄制大量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革命影片,让伟大的